一道高中生物选择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5:35:03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08宁夏)
A. 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 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 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 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OK,这是一道高考题,答案是B,我的疑问是(可能有些拗口,拜托大家耐心点哦)
1.题中“给与药物之前”到底是指什么时候,是指第一次刺激完成之后到下药之前吗?还是它的意思是将没下药和下药的都刺激之后间隙间的神经递质数量比较?
2.如果药物和突触后膜结合从而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那下药后间隙应该存在比没有下药时更多的神经递质啊(因为很多没有和后膜结合只能游离在间隙),为什么相同呢?
3.神经递质与后膜结合后会马上失活吗?失活后变成什么去往何方?

这是一个自身对照试验。
  首先第一次刺激后,兴奋能够传到到后一个神经元。题目中其实告诉你了,实验员通过检测后一个神经元检测到了兴奋信号,而且记录了此时突触间隙的递质含量。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当前一个神经元把兴奋传给后一个神经元后,前一个神经元就恢复到静息电位,而作用于突触后膜的递质也会消失(由生理作用处理掉,或不再具有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作用)。于是,给药物刺激,发现在后一个神经元上发现没有兴奋信号,这说明突触后膜没有接受到前一个神经元的化学信号。而前一个神经元却能正常的产生兴奋(因为在突出间隙不仅测量到有递质,而且递质的含量还和第一次刺激时一样),这说明前一个神经元没有收到药物的任何影响。那么顺理成章,是突触后膜不能接受信号,也就是被药物抑制了。
  对于你最后一个问题的补充说明(扩展)————了解就好了。
  神经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书上提过,小体字部分),去甲状腺激素等。

  进入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乙酰胆碱可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就被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和乙酸,这样乙酰胆碱就被破坏而推动了作用(迅速分解是为了避免受体细胞膜持续去极化而造成的传导阻滞),这一过程称为失活。去甲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并发挥生理作用后,一部分被血液循环带走,再在肝中被破坏失活;另一部分在效应细胞内由儿茶酚胺内由儿茶酚胺位甲基移位酶和单胺氧化酶的作用而被破坏失活;但大部分是由突触前膜将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回收到突触前膜处的轴浆内并重新加以利用。

你思考问题很仔细嘛 不过做题最重要的是了解出题人想要考你什么 其实很多题都有漏洞 只是我们一般不考虑 说正题吧
你不用管是哪个时候 也不用管神经递质是不是应该更多 因为题目说 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就说明药物具有抑止突触后膜的功能 仅此而已 你高考的时候问题想太仔细了 时间会不够的 我也是一考生 不能给你提供什么专业的答案 但是我明白考试什么是最重要的 你题做多了 自然就明白他考你什么 有什么东西是你不用考虑的

高考,为啥叫高考?

这是心理类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