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司马迁写的 史记 中的赵国有廉颇和蔺相如齐心协力的保护者,为什么最终赵国还是被秦国灭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9:29:14

人才跟不上,廉颇老了,赵国君昏庸,中了秦国的 反间计,用了赵括那个白痴,一下子没了40万军队

因为赵国有一个奸臣叫郭开,他把廉颇和蔺相如压制得几乎无所作为,进谗言说廉颇老矣,要换成赵括,导致赵国元气大伤

廉颇后来被赵王没收兵权。蔺相如死的时候赵国还没被灭。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 王翦是秦国的,廉颇 李牧是赵国的,本来赵国是能与秦相抗衡的,然而廉颇遭受猜疑,客死魏国,李牧也因赵孝成王中反间计而被杀,有此二人而不能用,用了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折损四十万大军,用人如此不明,岂能不败?

倒 你这个问题问的还真大 那当然有N多原因了 如统治腐朽 听信谗言 妄杀忠臣等等 你应该仔仔细细的读《史记》
当然我也可以给你说的很仔细 只是嫌麻烦 听我道来

话说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赵一跃成为最有可能统一六国的强盛帝国,但是宫廷斗争何其乱也,武灵王的结局也落得饿死的凄惨下场。
赵惠文王即位,当是时,文有蔺相如、平原君,武有廉颇、赵奢(关于他们的成语你应该知道,你应该不知道“徇私枉法”的典故出自赵奢,戏曲“将相和”出自这里,八拜之交中的“刎颈之交”来自这里你可能也不知道)其间,赵奢救韩用计使白起遭遇平生一败
时光逝水流年,赵孝成王即位,蔺相如、赵奢已经故去,成王少,赵太后用事(我们学过的课文《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发生在这段历史时期)赵国始终处在秦国的日侵月削之中,只是还没伤筋冻骨,真正使赵伤了元气的就是长平之战(可能中国人都知道)廉颇稳守,他明白秦强他弱,在出击受挫后立刻改变战术,进行消耗战,拖垮秦军,结果成王中了反间计,用赵括(赵奢子),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赵从此开始一蹶不振
其后的岁月中,平原君死了,廉颇跑了,李牧被反间掉了,赵被秦吞并了

其中引发长平之战的原因,魏无忌窃符救赵,又是哪个牛人帮助赵稳住摇摇欲坠的局面的详细情况我就不写了,楼主要知道详情的话,我在另写。奉劝楼主还是应该详细的看看《史记》

我个人认为!赵国灭亡主要有2点 一国君昏庸 二这个用人不当 我们先说一 在赵武灵王时期他用人用的很适当 可由于他错误的传位给了赵惠文王 他还好还有识人只才 到了赵孝成王时期 他就更没话说了 所以这赵国的国君是一代不如一代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