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到明清发生了哪些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7:19:19

八股
进一步禁锢思想

科举考试制度至明已近千年之久,该制度更加完备,考试文用八股,特别古板严刻,僵化繁锁。科考只以明永乐年间颂布的《四书·五经大全》为唯一教本。明代科考除洪武六年至十五年停考了十年外基本上都按“三年大比”制进行。
清代科举大体仿明,略有变更,更为繁密周祥。清代除进士科外还特别举行了三次制科,即:康熙、乾隆时二科博学宏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经济特科以应当时选拔人才之急需。此外乾隆时还举行了六次翻译科考试可谓创举。
因两朝科举考试制度大体相同故本文不再分别论述。明清科举考试,其正式考试分三级进行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科举到明清之际也就逐淅由盛到衰了,八股文取士,格式呆板,内容空泛,殿试策歌功颂德,套话连篇,清道光以后科举考试明显地衰败现象如咸丰年间“递条子”等考场松弛舞弊案件增多。晚清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到1905年慈禧太后发布上谕从明年丙午科(1906年)起停止科举考试。至此象人的生老病死一样,科举制度也寿终正寝了。

1905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