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儿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4:50:09
他的各个儿子争位时手下的重要谋臣的名字

李承乾:舅舅长孙无忌、岳父侯君集,汉王李元昌,杜如晦之子杜荷,长广公主之子赵节。
李治:舅舅长孙无忌,褚遂良。
李泰:张亮,苏勖,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驸马都尉柴令武,房玄龄之子房遗爱,韦挺,杜楚客,刘洎。
李恪:岑文本(这个我只是依据贞观长歌里面的),权万机。

【李 治】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积、房玄龄
【李承乾】李元昌、侯君集
【李 泰】苏勖、萧德言、顾胤

其中李泰的谋臣要资历要差很多,也许这是李泰竞争太子之位失败的原因吧。

关于李恪的幕僚,目前唯一可考的是曾经担任过吴王长史一职的权万纪。

话说这权万纪也是个“人物”,因为敢于直言,所以从潮州刺史提拔为正四品下的朝廷京官。而身为持书侍御史,权万纪理当好好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向上升迁的机会,继续发挥自己直言善谏的一面,结果却不然。根据《贞观政要》的记载,权万纪升职后,开始利用职务之便“告讦谮毁”——揭发别人的隐私、诬陷诽谤,甚至肆意弹劾别的大臣,惹得朝臣惶惶不安。

最后魏征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忍无可忍之下非常严肃地向唐太宗上奏说:“权万纪、李仁发并是小人,不识大体,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附下罔上,多行无礼,以取强直之名。”一针见血地指出权万纪不过是个意图骗取直言敢谏之名的小人,认为唐太宗若是出于招揽敢于进言之人的目的,也大可不必将权万纪这样的人留在朝中,因为这样做只会有损自己的名声。

唐太宗听了之后,欣然采纳了魏征的建议。权万纪后来“奸状渐露”,被贬为了连州司马,史书上记载此消息一出,朝廷其他官员的反应是“咸相庆贺焉”,可见权万纪平日里的行径是有多么的卑劣与不得人心了。

这里可以顺带一提司马一职,这个职位在唐朝便是贬官的象征。唐朝在每个州都设置了司马一职,名义上为州郡佐官,实际上就是用来安排京城中那些被贬谪或是闲散的官员。

被贬出京后,权万纪就一直外放做官,正是在这期间,权万纪做了吴王李恪的长史。

虽然权万纪具体上任的时间已无从得知,不过既然能让《旧唐书》认为其“有正直节”,那么应当是贞观十二年前后,李恪在自己的封地屡屡犯事遭唐太宗训斥贬官削俸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