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剩余价值学说有一点不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0:45:53
看到网上有一个解释“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因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

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比如被雇佣的工人正常的应该是每天12个小时工作。而现在资本家让工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那么多出来的4个小时生产的东西就是剩余价值了。可以这么理解么?

marx的剩余价值论也非一无是处,概念还是合理的,不过常为人误解
剩余价值: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自用价值)
用这个定义,在那儿,也有剩余价值。现代生产力发达,一个人生产的,是他自己根本用不了的(折合为生活资料)

你的理解有误,12个小时中,按马概念,即也有剩余坐,如:我是馒头店的馒头工,我全家就我一个劳力,我家一天需馒头250个,而我8小时可做500个,那么,这多的250个就是剩余价值。

但是剩余价值与工资是无关的。所以,老板挣钱是无关于剩余价值的。老板可能 只给你120个馒头作工资。但人家老板在投资,在风险,挣钱也理所当然,无可厚非

不是这样理解的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使劳动产品增值:比如一吨钢材卖100,而经过了劳动加工变成了机器,价值变成了500(期间因为蕴含了人类劳动而增值400元)。而资本家只给工人100,并无偿占有另300元--这300元就是剩余价值

生产与其他职能部门不能以此确定劳动的量化标准;
工业标准化普遍的工人大工业生产,
工时、工种与工作量的生产环节劳动报酬加权的计算方法;
这些作为劳动衡量被背景标准都已经过时,
当前分工细化在价值创造与价值的实现环节有普遍的劳动权重不平衡,
运行效率与价值产生高效的部门,人员,环节,地区,商品市场与服务市场区间。劳动权值极高,同时面对人力资源过剩的情况下为企业运行人员成本相对压低不能提供足够保证,同样一些低效环节的工作者经常就无端放假。
(形成了两个有趣的显现无薪假和无薪加班)。
所以,不应从所谓工时上理解剩余价值,而是你面对双向竞争,
你在你所处的劳动与价值体系中,所能回收的你劳动产出价值。
提升劳动价值的权重,改进劳动方式是劳动者与资本家双向受益的方式;
但似乎不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正解。

可以,就是说工作12小时,资本家就平本,工作16小时就赚了4小时的价值,那就是剩余价值

是武力 和 统治智慧 对生产的控制 人力当然是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