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晚期宗教音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4:35:10
寻求贝多芬晚期宗教音乐的相关曲目及资料

贝多芬的宗教音乐主要有《约瑟夫二世葬礼清唱剧》、《李奥波德二世加冕大典清唱剧》、康塔塔《光荣的时刻》、《合唱幻想曲》、《C大调弥撒》、《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庄严大弥撒》、《基督在橄榄山上》
  其中《约瑟夫二世葬礼清唱剧》、《李奥波德二世加冕大典清唱剧》作于1789-1792,这个时候是贝多芬逐渐摆脱他人的作曲手法作品的成熟期。
  1814年为了庆祝维也纳会议,贝多芬又写了1首康塔塔《光荣的时刻》。
  贝多芬的《C小调合唱幻想曲》被称为“通向第九交响曲的桥梁”。《合唱幻想曲》创作于1808年12月,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首演,后来在1809年贝多芬进行了修订。根据车尔尼的记载,贝多芬希望以一首非常热烈欢快的作品来结束22日的音乐会,于是在音乐会举行前创作了这首《合唱幻想曲》。可是演出前贝多芬还没有全部完成,慢板的序曲是贝多芬在音乐会上即兴演奏的,其中孕育着幻想,又似乎在沉思。终曲开始是快板,钢琴进行主题的呈示,并由钢琴和乐队进行八段变奏,随后从容的快板转为C大调,此时合唱加入,把全曲推向高潮。词是诗人克里斯多夫·库夫纳(Christoph Kuffner)所写(学者 Barry Cooper 认为贝多芬作了大量的改动,甚至就是贝多芬本人写的),歌颂了和平、欢乐和伟大的精神,呼唤人们的爱和力量。这首作品可以说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终曲的一个尝试。
  庄严弥撒始作于1819年,是贝多芬专为学生和资助人奥地利的鲁道夫大公在科隆天主教堂举行的大公就任枢机大主教的庆典仪式而作。然而,直到1823年才真正完成,其模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原先的打算,成为贝多芬最具普世意义的作品。在进行庄严弥撒创作的四年时间里,他经历了大病一场大半年的磨难。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贝多芬曾说:“我的目标是不尽在演唱者中,而且在聆听者中唤醒和永久地浇灌宗教的情感”。 贝多芬对这部作品的态度是认真、严谨和虔诚的。创作这部作品时,贝多芬专研了16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和拉索斯的作品,以及巴赫、亨德尔的宗教音乐作品,以及莫扎特的安魂曲。结构上严格按照传统的弥撒曲形式,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独唱家,一个大型合唱队,管风琴,和大型管弦乐队写成。
  《基督在橄榄山上》是贝多芬唯一的神剧作品,是一部描述耶稣受难的神剧。 内容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