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3:36:4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丰富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许多关于社会福利的思想。例如:保息六政、九惠之教、社仓乡约等。《礼记·礼运大同篇》记述了孔子提出的社会福利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闲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能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一大同思想对我国后来的福利思想及实践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是我国古代福利思想的代表,同时也就是现代所实施的主要社会福利措施。目前我国通用的“社会福利”译自英文的“social welfare”。在中国,学术界一般将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1]由于主要负责社会保险的劳动部被改组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之后,主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社会福利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这种不符和国际发展趋势的变化是不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在这里我们从国际角度着眼来看一下什么是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许多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称自己为“福利国家”就是一例。福利国家简单地说来就是指政府有责任照顾社会成员的需要,这种照顾包括了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2]例如德国、英国、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就是一种社会福利它以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价值观为理论基础,最初体现在宗教的一些活动上。“社会福利”有如下定义:第一,它是指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一个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第二,它是指一个社会共同体或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3]从这项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的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而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治疗救助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是这样讨论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社会福利可能最好地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