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可以触摸野生动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7:02:21
书上看到的,但不知道原因,有什么危害吗?

野生动物一般身上都有寄生虫,触摸野生动物会引起传染,(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而且比动物园的动物还多)这些寄生虫会传染疾病,严重的可以至命.
其次触摸野生动物可能引起惊吓,动物可能会咬你,野生动物身上有不少传染病,我们人类可能没有这种抗性,所以也会引发传染疾病,严重的可以至命.
再者如果你触摸幼兽可能会引起成年兽的攻击,再有些年兽会因为幼兽身上有人类的味道而抛弃幼兽,你忍心看到这一幕吗?
如果你喜欢动物的话就给他一个自由不受打扰的生活空间吧!

野生动物是自然疫源地中病原体的巨大天然储藏库。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人类疾病和畜禽疾病来源于野生动物。人类的艾滋病、埃博拉病毒来自灵长类;感染牲畜的亨德拉病毒、尼巴病毒来自于狐蝠;疯牛病、口蹄疫等也与野生动物有关。鼠类可传染50多种人类的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森林脑炎等。自公元520年至20世纪40年代,死于鼠疫流行的人数达1.5亿人。目前,我国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鼠传染发病人数每年达数万人,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因此,疾病控制与防除工作,必须从根本上切断从野生动物到人或畜禽的传播链条。这需要对病原体、宿主及其媒介及其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有充分了解。控制疾病传播和流行,既可直接控制宿主的数量,也可采用控制媒介数量的办法。减少人与野生动物的接触,也是减少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许多疾病都是由于人类在捕猎、食用野生动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例如,刚果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就是由于当地居民食用了森林中死去的灵长类动物。引发我国非典的冠状病毒很可能是由于人在饲养或取食果子狸的过程中传染上的。这需要开展自然疫源地研究,要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攻关,要有流行病学、生态学、微生学、昆虫学、动物学方面的专家参与,要林业部门、科研机构、医学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当每公顷地区发现1至1.5只以上的鼠疫死鼠,该地区又有居民点的话,此地爆发人间鼠疫的危险极高。

亲爱的,非礼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