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一个人不是用口才,而是用计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2:48:01
吕布:“肃兄,想不到你会来看我啊;多谢肃兄送我这样的一匹宝马。我真不知何以为报啊”
李肃:“宝剑归于壮士,宝马当属英雄,贤弟世之虎将,赤兔马之龙驹;此马非贤弟莫属啊!”
哈哈。。。。
吕布:“时光仍然,不知道贤弟现在何处?”
李肃:“现任虎奔中狼将之职!”
吕布:“啊!贤弟高就啊!”
李肃:“贤弟得意否?”
吕布:“现在丁刺史账前听用。”
李肃:“噢!贤弟,不是为兄多言,以兄之才,为什么要屈膝于丁刺史之下呢?”
吕布:“唉!也是出于无奈呀!”
李肃:“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之内谁不钦佩?!若取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一般,为什么要说出于无奈呢?贤弟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当今天下豪杰之士,英雄人物多矣!贤弟追随丁刺史如何建功立业呢?”
吕布:“唉!难逢明主啊!”
李肃:“愚兄此次正是为兄弟前程而来!”
吕布:“噢?兄认为天下谁可当英难?兄但说无防!”
李肃:“兄遍观天下,众览群臣,以为皆不如‘董卓’。”
吕布大怒:“你---!”
李肃大笑,吕布怒问:“为什么大笑?”
李肃:“贤弟,像你这样的英雄听董卓之名都闻之变色?董卓真英雄也!哈哈哈。。。”
吕布:“兄弟真会说笑,怎么将此贼说成英雄,董卓专横拔敷,有篡吏之心,而你竟然不分黑白。”
李肃:“贤弟你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今天子暗弱,满朝哪个不知;而陈留王聪明好学,精明能干,强天子百倍,满朝文武又有哪个心中不晓?人人心中皆明,而人人口中却不说,这是为什么?无非是怕负不忠不孝之名,怕担乱国篡吏之罪,天子懦弱则好欺,天子精明则难逢,满朝文武明里是做忠臣,暗里却是为己,有谁真正为国家着想?而董卓则不同,他敢讲他人不敢讲的话,敢言他人不愿言之语,敢负不忠不孝之名,敢担篡废主之罪,董公之心何其光明,董公之行何其磊落!”
吕布:“此话虽闻所未闻,却不无道理,然而妄行废立,终是篡吏之道。”
李肃:“贤弟,自古以来,天下为有德者居之,今陈留王与天子同是先帝之子,扶陈留王怎么谈得上是篡吏呢?此其一;其二,听说先帝在时就喜欢陈留王,是何王后暗立天子,董公则正是按先帝之心而从事!”
吕布:“仁兄一些话

这里有问题吗?
计谋是为那些有机可乘的情况准备的,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李肃早年与吕布相熟,深知其为人性格,所以才有现在的离间之计,但是没有好的口才,再好的计谋也无济于事!看三国里哪次成功的反间、离间的计谋不是以“舌辨之士”来执行的?而失败的计谋更是因为执行者的口才不到位而终未成功!
还有,所谓计谋还是需要等量或超量的利诱条件才行的,没有赤兔马,没有金银珠宝,吕布会欣然同意刺杀丁原反投董卓吗?所以,以你给出的例子来说,口才,计谋,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当然,刘备通常靠的是名望和品性来吸引人,一说刘备都是:仁德布于四海!这又是一种情况!

你情我愿顺水推舟罢了

这能说明什么,也许吕布早有此心可一直没机会,李肃给了他个机会就顺势接话。用一事例说明一观念太不充分了。

其实两者都很重要,就看如何结合在一起使用了

没有计谋,哪来的口才啊??!!!

其实两者都很重要,就看如何结合在一起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