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的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13:20:58
快快
常建的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译文:
乌孙的使臣带着玉帛觐见了汉朝的皇上,在回归的路上仍然不时回望帝都长安;乌孙回到自己的领土不再为了称王而征战。
以往征战频繁的地方不再有战火,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

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译: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气氛变成了日月的光辉。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词语解释:
“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
“帝乡”,指西汉国都长安
“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
“天涯静处”,甘肃玉门关一带,泛指往年征战之地
“兵气”,同样是指战象

译文:
乌孙的使臣带着玉帛觐见了汉朝的皇上,在回归的路上仍然不时回望帝都长安;乌孙回到自己的领土不再为了称王而征战。
以往征战频繁的地方不再有战火,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
(自己译的,不太雅,包涵下~)

赏析: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干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