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是个怎样的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9:22:15
张勋头脑简单,鲁莽急躁,治军无方,辫子军军纪败坏,祸国殃民;但他为人忠诚慷慨,坦率直白,憨厚重义,性情开朗,敢作敢当,颇能知恩图报,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从不出尔反尔,从不卖友求荣,无当时军阀的阴险狡诈心机,而且作战勇猛

张勋头脑简单,鲁莽急躁,治军无方,辫子军军纪败坏,祸国殃民;但他为人忠诚慷慨,坦率直白,憨厚重义,性情开朗,敢作敢当,颇能知恩图报,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从不出尔反尔,从不卖友求荣,无当时军阀的阴险狡诈心机,而且作战勇猛

张勋在历史上是个曾经扶持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的军阀。
张勋(1854~1923年)字少轩,号松寿。江西奉新县赤田镇赤田村人。出生农家,8岁丧母,12岁丧父。15岁入富家做牧童,后转书僮。他是个烟鬼,手枪、烟枪不离手,人称“双枪将”(恐怕董平听说他后会气死)。
光绪五年(1879年)当兵,张勋时年26岁。光绪十年(1884年)随部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次年在镇南关大战中战功卓著,越级提拔。后官升参将,管带广武右军各营,驻扎广西边防。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四川提督宋庆调驻奉天。后随袁世凯到山东省镇压义和团,升总兵。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的扈从。宣统三年(1911年)擢江南提督。
武昌起义后,奉令镇守南京,戒备第九镇新军。不久,江浙联军围攻南京,他兵败退徐州,仍被清政府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人称“辫帅”。“二次革命”中,率军攻下南京,纵兵杀掠。旋被袁世凯任为江苏督军。继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
1917年5月,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争持不下。黎下令解除段的职务。段到天津后,即策动北洋各省督军在徐州集会示威。会后,一些省宣布独立,不承认北京政府。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以调解黎、段冲突为名,带领三千军队于6月14日入京。经过一番秘密策划,于6月30日晚入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发动复辟,恢复清帝国。深夜,张勋派兵占据火车站、邮电局等要地。同时派人劝黎元洪“奉还大政”。7月1日凌晨,张勋穿上清代的朝服朝冠,率领康有为等群党,拥十二岁的溥仪登极。当天发布八道上谕,把民国六年改为宣统九年,易五色旗为龙旗,恢复清末官制,封官受爵。张勋自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大权。复辟消息传出后,全国舆论一致声讨。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并命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讨逆。备大城市群众团体、社会名流,纷纷集会,发表通电,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