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答的知识点总是不对怎么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2:34:18
我总是爱发散思维,有时候找不到知识点

常见设问方式及解题思路
(一)直接式设问
这类题主要设问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二)材料说明、反映了什么?(或表明、体现了哪些观点?)
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本身说明(表明)了什么” 或“上 述材料反映(体现)了什么”等,多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这类试题的解答对策是: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什么。
(1)材料本身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透过材料的现象揭示的本质问题或观点是什么?
(组织答案时往往是这种现象或行为的意义 +怎样做)
(三)启示、警示等
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或“谈谈你的体会”,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这类问题的解答对策是:启示是从材料中正、反方面得到的经验、教训,而警示则侧重于从反方面行为中认识其危害并应吸取的教训,其语言表述多为“应该……”有部分题目需要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摒弃坏的(对材料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应怎样做?)
(四)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
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问题的认识(理解)”或“谈谈为什么要怎样”等,重点是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
这类题目的解答对策是:先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即“是什么”),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为什么”)“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即“怎么样”)。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充分联系教材,思维要发散,角度要多样, 应以教材知识为依据,不宜生搬硬套。
(1)是什么——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为什么——原因+意义
(3)怎么样——分清角度:国家、社会、公民、经济活动参与者、青少年……(要点的组织视分值的多少而定)
(五)谈作用、影响、意义
解题思路:意义型的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