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观书有感》中,“渠”字的本意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4:09:06
就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中的“渠”!

渠,本义是人工开凿的濠沟‘水道。王筠句读:河者,天生之;渠者,人凿之。后引申为古代车轮外圈的名称,因为古代车轮制作是用直木,用火烤一面,使之弯曲,荀子《劝学》里称:輮以为轮,此处“輮”通假为“煣”,用火烤。如此引申有两个相关意象,一是用火烤水分,渠与水有关联,使木质失去水分,古时称杀青,引申为工作进入尾声阶段,即将完工,亦称“汗青”,引申为史册;二是与车轮制作工艺有关,取凿的动作,由凿渠引申为凿木头,用于车轮和辐条榫卯结合。在《观书有感》中的“渠”当属造字中的假借,本来是名词,借用为代词第三人称“他”。类似的字如“它”本义是“蛇”,因为“它”被借用为第三人称代词,所以“蛇”加上“虫”字旁,以示区别。还有“而”,本义是男人的胡须,象形字,被借用为关系连词了。胡须的意义就丧失了。

【注释】 1.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镜。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2.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4.哪得:怎么会。如许:这样。 5.艨艟:一种大型战船。一毛轻: 轻如一根羽毛。

方塘的水

渠,水所居

方塘中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