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那该读什么样的逻辑修辞学 ?推荐几本书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4:03:14
如题

论语,大学,中庸

你说的伦理,历史全部都在四书五经里面 加上史记你全部读完的话你就是位大儒了。那就祝贺你了

是学语文的吗?能不写错别字吗?
是论理不是伦理,论理使人有修养。多学点中庸之道。
建议重新学习语文,建议先把《文心雕龙》这本书先看一遍

孟子

阅读的目的在于增长自身的学问和修养,而学问与修养则建立在思考中。有些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快乐或者应用于交际,以备与人交流时可以无所不知博闻广识。这都无可非议,然而我个人认为阅读的乐趣在书中可以解决情绪,但是解决不了生活。至于为了方便自己炫耀,其实质无异于是让别人赏心悦目,也是好事。但是,真正的在有限的生命里,最有意义的阅读莫过于使自己明智以及能够把明了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因此,一本书的前言与后记一看就明白其要说什么的书,大可不看。一本众所周知的名著一定要看,而在无穷无尽的名著中进行选择的话,先看哲学为上。一个了解了哲学的人,看任何书都不会困惑,而且在任何文学、小说等等作品中都能够有自己的审美和见解。一个漫步在各领域的书籍中的人,都能有自己的独到观点的人,等于在任何书中都能汲取营养排出糟粕。

无论我们看什么书,都是昨天的观点.昨天的观点是针对昨天,昨天的事情今天已经变化发展,所以任何书中的观点都有局限性。而无论怎样的观点都有一定的思考原理,所以任何书籍中都有作者的智慧思考。因此,读书在于理解原理,而不在于记住观点和方法。

原理的正确性需要我们继承发扬,而观点解决的则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而此问题永远不会原汁原味地重现。因此,看书明理无疑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可以运用此原理解决类似的问题,但是,绝对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其观点。看书与其能够滔滔不绝地背诵内容,不如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推敲考察,以便跨越时空与过去的才子佳人交流思想。

中国的哲学主流就是道德文章,而中国的道德文章大多是你应该怎么做,而把为什么这么做归结于天道。因此,大多数的年轻人看了或听了,都有一个似是而非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是:“我好象都明白,但是我一定做不到。”因此,看了,听了也就全当看看听听而已,他认为没有用。原因就是如此,过去的方法只能解决过去的问题。现在是我老大,我做主,天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