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5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7:55:21
对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一块提5个问题!要切合书中的内容,谢谢!

"能人"以种种形式"逃离" 农村还能留得住人才?
"支农"变"制农" 农村金融"贫血症"该如何治?
怎样将职业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范畴?
土地流转应怎样成为新农村建设"助推器"?
迫在眉睫的乡村医生培训 路在何方?

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农民社保、失地农民安置等等

农村建设要明确五个关系:

(一)明确新村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建设则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有些地方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新村庄建设,片面追求村容村貌建设,把主要精力和资金用在整修文化广场、建中心村道,有的建“农民式别墅”和“精品小区”,而对农业生产、民主管理等方面工作还是老一套,没有新思路,没有大的发展。这种做法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片面化、简单化的理解。

(二)明确县城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关系。县城经济在地域上仅指城区本身,在产业上仅指二、三产业,不涵盖城区以外的农村地区,也不包括第一产业。
而县域则涵盖县城和农村,县域经济涵盖县城和农村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的要求进行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以县域经济发展为重要载体。

有的地方提出“建设新农村重在发展小城镇”,并推出了加快发展小城镇、一镇并百村的做法。以发展小城镇来减少农村、减少农民,其实是近十几年来各地用城市化手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模式。发展小城镇与建设新农村不是一回事,如果用发展小城镇代替新农村建设,方向明显是偏了。

(三)明确新农村建设主体与投资主体的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为主体,首先是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在关系农民直接利益的生产建设中,农民是自愿、积极投工投劳的主体;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是民主管理的主体。

在农村公共品的投入上、在公共服务的建设上,必须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