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激素的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23:18:28
如题,类固醇激素,胞内信号转导。谢谢!
这实际是一个生物化学问题,重点在于相关的机制,能不能再讲详细一些?

类固醇激素又称甾体激素,其经典的作用模型为:类固醇激素弥散入细胞后,与胞内(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再作用于特定DNA上的类固醇激素反应元件,启动并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影响mRNA 的表达及蛋白质的合成,实现其在机体内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几十年来,大量的证据已证明,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醛固酮等类固醇激素存在不同于基因组作用的快速非基因组作用。非基因组作用的特点:(1)作用快;(2)可在不能完成m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株或没有类固醇激素核受体的细胞株中观察到该作用;(3)偶联大分子不能穿过胞膜进入胞内的类固醇激素仍然具有该作用;(4)不能被转录/蛋白合成抑制剂所阻断;(5)不能被经典的基因组类固醇激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类固醇激素诱导的非基因组作用信号转导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如激活信号分子Src、胞内钙离子、cAMP等。目前认为类固醇激素非基因组作用存在两种形式:(1)特异性作用:通过受体介导特异性非基因组作用;(2)非特异性作用

楼上找的好多~希望楼主还能看到我的答案
因为是亲脂性的信号分子,所以受体是在细胞以内的(我记得很少的几种是可以在细胞膜上的,比如前列腺素)
细胞内受体的化学本质是基因调控蛋白,叫做细胞内受体超家族;会有抑制性蛋白与它结合使它处于失活状态
然后,假如外面的信号分子进来了,就会和胞内受体的激素结合位点结合,从而改变构象,释放出上面的抑制性蛋白;于是,受体被激活了
接下来,受体会打开它的DNA结合位点,就是具有调控DNA表达的部分肽链,从而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能力
下面就是具体调节了

这里的受体可以在细胞质里面,也有的就在细胞核里面的(如甲状腺激素,雌性激素),前者占大多数的,结合并且激活了以后就进入细胞核里面发挥作用

这些都是我学过的,不知道对楼主有帮助吗?

固醇激素弥散入细胞后(自由扩散),与胞内(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再作用于特定DNA上的类固醇激素反应元件,启动并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影响mRNA 的表达及蛋白质的合成,实现其在机体内重要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