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怎样才能成为超级大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1:52:19
先不说中国要在多少年后才能成为超级大国,先说说过去,比如在60年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那时的新中国该采取什么政策,怎样发展,走什么路线,在历史的进程中该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才有可能使中国在60年后,也就是在今天,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

现在中国看起来很光鲜,不过只是在大城市。中国何时成为富强国家很有很长的路。因为在中国大部分的人和地区都离现代化还遥远的很。

中国巨大经济差异原因:

1)内陆省份支援。
其中,山西的煤,贵州、湖北的电,湖南、四川的铁矿石等等都是在国家的统一调配下在东南沿海转化为工业成品的。举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贵州的电调给广东是8分钱一度的。(我是贵州人,这个我有发言权)如果国家真的放开的话,西部真的会这么穷吗?想想山西、四川、贵州那么多资源都在中X矿务局、中x煤炭集团、中x油的几乎没有给当地任何补偿的基础上进行的“掠夺式”的开发。
简而言之,是集一国之力建设了大上海、大广东。

2)广大内陆务工人员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个国家,对外来雇工何时有过任何保障?在国际上,不管是外籍雇员还是国内雇员,劳务关系合同和失业救济补助都是最为基本的。而在中国,则划分了地区间不同的社会保障标准。“农民工”是中国的特有词汇,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统一称呼。他们不需要正式的劳务证明,也不需要任何社会保障。干完了活就走人,至于他们的生老病死,没人关心,也没有任何机构负责。他们是新一代的“奴隶”,艰难的养活自己,建设着这个国家。可以说是在以“国民”的名义进行着地区人力资源不对等交换。

3)沿海地区代表着中国最高生产力。珠三角是以低端电子、玩具和日用品为主的轻工业,长三角是以石化、纺织和金融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北京是以文化、机械和矿业为主的偏重工业。
而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外来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和依赖上。没有韩国和日本的生产线和技术,珠三角的经济不可想象,在华东同样也是如此。大都是国外生产线和专利技术,甚至除了劳务人员,几乎看不到一点中国的影子。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决定着对国际需求有着巨大的依赖。“世界工厂”是个美好的称呼,以纺织品、玩具和日用品为主要争力产品。而一旦国际需求紧缩,或者国外资本大规模转向成本更为低廉的其他国家地区。中国这个巨大的“工厂”还能不能继续卖掉其产品还是未知。
看看菲律宾、马来西亚,制度还有教育都不比中国差,但是由于没有核心技术,本土产品没有竞争力。所以也只是东南亚的工厂基地,看看广东也不过如此!如果没有以上的非市场化条件,珠三角连菲律宾都不如!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