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好辞魏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7:00:40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女子: 记:

《世说新语》记曹操与杨修共猜“绝妙好辞”之谜一事,《新语》注者刘孝标颇有怀疑。他在注中说:“按曹娥碑在会稽中,而魏武杨修未尝过江也。”他并引《异苑》的另一种说法:“陈留蔡邕避难过吴,读碑文,以为诗人之作,无诡妄也。因刻石旁作八字,魏武见而不能了,以问群寮,莫有解者。有妇人洗于汾渚,曰:‘第四车解。’既而祢正平也。衡即以离合义解之。或谓此妇人即娥灵也。”宋章樵《古文苑》注引《语林》曰:“杨修至江南,读曹娥碑,碑背有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不解,问修曰:‘即知否?’修曰:‘知之。’操曰:‘且勿言,待孤思之。’行三十里,乃得之。令修解,修曰:‘黄绢色丝,色丝绝字;幼妇少女,少女妙字;外孙女子,女子好字;齑臼受辛,受辛辞字。’操曰:‘一如孤意。’”
三种说法虽不尽相同,但曹操猜谜是一致的,这就使这个故事大大地有名,而“绝妙好辞”也就成了一个典故。千百年来,似乎没有人怀疑过《曹娥碑》是一篇好文章。直到近年,大书法家启功细读其文,觉得这篇文章不但不是什么绝妙好辞,而且可说是狗屁不通。《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论曹娥碑云:“余尝考之,其文与《水经注》中所引殊不相合。《水经》多载名胜古碑,其言自非无据者。且帖中行文隶事,多是节妇殉夫之典,与孝女殉父渺不相关。至于遣词,尤多纰漏累赘之处。谓为‘绝妙好辞’,转同讥讽。”启功另有《绝妙好辞辩》一文,详论该文弊病。
启功的意见,如前所述,主要是两条:一、用典牛头不对马嘴。二、遣词多有纰漏。
关于第一点:
“哀姜哭市”,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冬十月,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夫人姜氏归于齐,大归也。将行,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仲是襄仲,鲁国的权臣,杀了太子恶及其胞弟视,把他们的母亲即文公夫人赶回齐国娘家。姜氏哭而过市。这件事与曹娥搭不上界。
“杞崩城隅”,见刘向《列女传》四:“齐杞梁妻,齐杞梁殖之妻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曰:吾何归矣?……遂赴淄水而死。”此是殉夫,与曹娥殉父毫无关系。
“刻面引镜,剺耳用力“,见《列女传》四:“高行者,梁之寡妇也。其为人,荣于色而美于行。夫死早寡不嫁。梁贵人多争欲取之者,不能得。梁王闻之,使相聘焉。高行……乃援镜持刀,以割其鼻。”此赞夫死不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