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传统农耕文明模式和现代工业文明模式在结构和发展特征上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23:01:27
是一条论述题目.烦请帮帮手.
离题了

其实,就像我们通过洋务运动本身来思考当代中国国情时,会发现当下中国改革的进程中不得不要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不真正从政治制度的层面进行改革,我们就很难真正发展为近代国家的,在这里有专家指出了所谓的“后发劣势”的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认识“洋务运动” 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年的那些朝廷重臣或是那些地方的督抚对于“洋务运动”的热衷,从自身的条件来看,它不能成为整个国家架构的发展思路或是成为“国策”,在一个封建的以统治阶级既得利益毫无触动的情形下发展自己的经济,而是只是用所谓的技术和科学来强国,在一段时间,或是在一些工业领域中也会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就其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仍然有其障碍发展的因素存在。

现在我们党提出要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对经济体制改革也出台了很多好的方案,而且政治体制改革也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措施,可以说中国要想进一步发展,要真正走向富国之路,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势必要涉及到政治体制的改革,这也是不能逾越的门槛。这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于各种经济成份参与经济发展、共建小康社会,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其中的一些提法是这样说的--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完善引导非公有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其中对于产权问题也有新的解释,那就是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分明、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而这些提法显然是要比过去有了更进一步的开放意识。预示着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会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展开。

显然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如何让中国的改革继续走下去,产权是不能绕过去的一个槛,那么同样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不能绕过去的,因为现在要深化改革,就不能不涉及到政治层面的问题,而这似乎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给我们的一个启示,那就是改革不能触及既得利益者,同样也不能不涉及到政治体制的层面。而这一点,也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所说的,那就是改革不是自己到超级市场去买东西,可以尽挑自己喜欢的的带走,不喜欢的就不要。

同学,考试不要作弊啊···自己做!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