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鞋业的现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6:42:08
谢谢!
内容越多越好。

我国制鞋业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制鞋业中,中国制鞋业可谓异军突起。短短的十多年,中国一跃升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鞋业更呈现强大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全球化距离的日益缩小,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强,制鞋业也应该开始了新的思考。

  我国有悠久的制鞋历史,鞋类作为中国出口创汇前三位商品,出口已占总产量的30%至40%,是鞋出口量最多的国家,而且还呈逐年增长趋势。2003年,我国共出口皮面皮鞋10.4亿双,出口金额53.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11%。其中,美国仍是我国皮面皮鞋的最大出口市场,占该产品出口总额的60.6%。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1至9月份,我国鞋出口总量为369729万双,出口总额达917942.9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0.1%和18.1%。

  从产品层次来看,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今年上半年市场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鞋业出口85%仍是中低档品种,价格较低,一般在10-30美元之间,很多甚至低于10美元。例如,2004年9月发生在西班牙的“焚鞋”事件中被烧掉的鞋平均单价只有5欧元;作为世界制鞋第一大国,我国的7200多个制鞋企业,目前已在广东、福建、温州、成都、重庆等地形成了五大鞋类生产集散地。仅广东东莞及其周边地区,就多达2000家鞋厂。从我国鞋类生产基地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厂商盲目扩大产量、许多民营小厂纷纷扩充生产线的现象都十分严重。我国鞋的产量仍以高出消费量3至5倍的比例猛增,供过于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目前全国皮鞋积压已达3亿双。

  另外,全国知名的温州制鞋业近几年却出现了技工荒现象。目前,温州缺少大批技术人才,尤其是高中级技术人才。而去年以来民工短缺的时间跨度和严重程度凸显,比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2004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约134万人,求职人数约88.1万人,缺口为45.9万人,缺口比例达到了34.25%。高技术人员的缺乏,导致不少中小企业在没有新品种开发的前提下,只能勉强度日,部分家庭型小企业也被迫不得不关门大吉。那都是由于,近年来制鞋业的飞速扩增,导致不少中小企业间无序竞争,加上制鞋业对熟练技工需求较大,高技术人才不足,以及政府出台一系列扶农措施,促使不少农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