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应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4:12:31
注意是政治学常识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以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农民收入连续四年保持较快增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改善,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作用正得到有效发挥。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适应农村生产力,提高了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得到极大发展。据农业部统计,1978年至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由6095亿斤增加至10032亿斤,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得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很大转变。

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收入从长期停滞不前到持续较快增长。据农业部统计,1978年至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特别是近四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300元以上。从2000年逐步展开的农村税费改革,到2006年完全取消了农业四税(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在此基础上,国家增加了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一减一补,使全国农民得到约2000亿元的实惠。

同时,农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村容村貌和精神文明建设状况得到改善,饮水、供电、道路、沼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和电视节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实惠,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虽然近几年我国农村形势持续向好,但总体上看,农业基础不牢、农业设施和装备落后、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增收困难、向农民提供的教育机会和公共服务还有所欠缺的基本局面依然存在。

改革的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就快速发展;什么时候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就停滞甚至萎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坚持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