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理论阐述经济危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0:42:26

经济危机,从根源说就是"生产过剩"危机,这是马克思很早就论断过的,本次也不例外.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获利的源泉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商品利润无关,只与产品数量有关.这样就意味着,只要产品生产的越多,资本家就越赚钱.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剥削的加剧,资本主义世界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物质财富的急剧膨胀,必然导致人民相对购买力的急剧缩小.人们在商品世界里越来越贫困,他们能购买的东西相对的越来越少,这就使大量的产品积压,资本家无法立刻销售出产品转化为货币资本继续投入生产.

因此为了维持生产的继续,资本家要么坐等产品全销售光才开始生产,要么采取借贷经营的方式超前生产.为了追求眼前的超额利润,资本家必然采取后种模式,不断的对外借债,在产品销售前就开始继续投入生产,使自己的工厂能马不停蹄的24小时运转,让自己在短期内赚取高额利润.同时他们又鼓励消费者超前消费,采取诸如分期,透支,等等超前消费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借贷风险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一方面可以维持眼前购买力的兴旺,在短时期内营造生产繁荣.

虽然在短时期内,借贷经营的确能维持资本主义生产销售的平衡,但长远来看,依靠借贷维持的资本主义生产必然破产.当即便套取100年以后的信用也无法再维持当今的生产-消费链时,当消费者再也没有能力靠花下辈子的钱来消费完无边无尽的资本主义产品时,由借贷短暂维持的 信用链条就必然瓦解,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因为现代企业基本依靠股份制和负债生产这种生产模式,所以金融危机最先冲击的必然是银行业.因为资本家的产品无法再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销售,这就意味着他们再也无法偿清银行的贷款,银行收不回贷款,意味着他们无力偿清储户的存款,当银行开始拖欠储户存款时,利空的消息必然引发储户疯取的雪崩效应,导致银行最终破产.

企业借贷银行,往往只能以生产资料这样的不动产做抵押.银行不会没收企业产品,往往会没收厂房设备这些不易贬值的生产资料.企业无法保证生产资料的完整性,因此破产.

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生产还还相扣,当某个供应商破产,往往直接影响他的上级和下级.他的上级因为找不到销售者,导致产品大量积压,也会因为无法偿清负债而破产,而他的下游,因为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