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道教与道家,道教衰败了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3:10:45
在这个百度知道宗教分类中,经常看到有基督教人士在呐喊叫嚣,有佛教信徒努力劝人向佛,为何少有道教人士?即使有人误解道教,甚至毁谤道法,也少有人出面为自己正名,更别说传播道教教义了。于是乎便有人便唉叹道教真正的衰败了,没落了。

在下年纪不大,懂得不多,只是因为有心向道,粗涉几本道经,所以在道教还是了解一些。修行刚刚起步,心性功夫没有到家,所以忍不住出来说两句。如果大众因我的言语对道教生了信心,对中华传统文化生了信心,也算是一桩小小善缘。

道教又可称为“黄老道教”,从黄帝时代流传到今天,源远流长,内涵深厚,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或许有的人在这里会说了“道教”和“道家”是两回事,“道教”始于东汉,“道家”创始人老子也不过是春秋时期的人,怎么是“黄帝时代”开始了呢?

首先,“道教”和“道家”之分,是由近代学者提出来的,在古代两者是同义的。现在的人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认为“道家”是纯哲学,“道教”是偶像宗教。需知,大部分学者都是道学门外汉,不可以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后面我还会说到我所理解的“道教”和“道家”的关系。

其次,老子是道家集大成者,不代表在老子之前,不存在道家。道家或者道教的渊源要看它的内涵,不能只看它的名相。我们可以这么认为,老子亲身实践修证了从黄帝时代就存在的道的思想(和修行方法),并且把它写成了五千字的《道德经》传世。

再次,张道陵修道有成,开创“道教”之名。道教逐步发展,发展成了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等等流派,这些都是师传、侧重经典、修行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道教教派。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到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包括各派著名高道,各派师承渊源,所重经典等等。(我想大部分人都读过武侠小说,知道武侠小说中的“门派”,“武功流派”,把它和“道教”对照起来试试看,:_)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真正的道教或许和你心目中的“道教”是不一样的,和西式宗教更是不同。你心目中的“道教”是什么样子的?住道观,穿道袍,声称自己信“道”就是“道教”了吗,跪拜神仙就是“道教”了吗?不是!这只是流于表面的“民俗道教信仰”。(我不是在说住道观穿道袍的道长们,而是在说你们心目中理解的“道教”,不一定是真正的道教)。
(未完待续)

(不好意思,对百度知道修改回复的机制不熟悉,请忽略前面一段作者续回复)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道教呢?道教讲的是什么呢?如果我说道教讲的只有一个字“道”,这么抽象的,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爱听,和没说一个样。呵呵,换个具体一点的说法:我个人的理解有三点,

第一、讲为人处世,安生立命的方法和原则。
第二、讲个人修炼的目标、方法和原则。
第三、劝人向善,劝人修行,度鬼度人,荡秽除氛。

这三个是道教的核心思想,从黄老时代到今时今日,或许有侧重不同,但是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看到这个或许某些人会兴奋了,第一点和第三点他不关心,他看到了第二点,“修炼”啊,是不是能打遍天下无敌手,是不是能长生不老,是不是能修成神通,是不是能修成神仙?呵呵~想当年我也是这么想的,后来经历了人事,读多了书,领悟了一些道理,渐渐明晰了修道的志愿,回想起来,何尝不是少年时的那一点向往神仙的种子如今生根发芽了呢?所以诸位生在中国的人,都是与道有缘的人。有道是“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正法难闻”,珍惜福缘啊。

请注意这里的先后次序。先讲道德哲学,再讲修炼自身,最后度人。没有道家思想做基础的修行就不是真正的道教修行,没有正确的目标和导向就不能修成正果,没有度己就不能度人。当然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复杂着呢,大家也不要挑我刺,毕竟我不是搞学术理论的,但总的原则应该就是这样的。

道教不同与其它宗教,道教的起点最高,看那些有名的道士,都是智慧出众,人才一等,更难得的是有大志向,大勇气,心志远超众人。自古有言“大丈夫才入修行路”,“修行是大丈夫事业”。悟真篇言:“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从事道教修炼的都是人中第一等,非大智大勇(非俗智俗勇)不能成仙佛事业。(然而并非人人都有最上等根器,如我辈凡夫俗子,该如何修道呢?我水平有限,没有资格教授别人,只有各自体会:“正信心,立志向,研经典,守清静,待明师。”)

道教传承是采用最传统的师徒相传的方式延续的,可见道教不是义务教育。学道的是我们自己,受益的是我们自己,成仙成圣,跳出三界,不入五行。

————且慢,这里很多人又要跳出来了,这不是迷信吗?呵呵,是不是迷信我不想和你争,道教里你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