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帮我写篇文章张骞的要写他爱国情怀和锲而不舍得精神还有感悟语言优美生动些并联系人生七百字左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6:37:22
急求大家帮帮忙

张骞,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公元前119年,张骞又随卫青北击匈奴。他向汉武帝建议与乌孙国(今新疆伊利河流域)结为兄弟之邦共击匈奴,他率领300人的使团前往乌孙,最终和乌孙达成与汉和亲、共击匈奴的盟约。其副使分别被派往大宛(今中亚卡散齐)、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安息、身毒(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张骞的“统战工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主管外交和边疆民族事务的大行官,位列九卿,就任一年后去世。

张骞被梁启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奇男子”。《史记·大宛传》称:“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他奉行“以义属之”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在战争频仍的古代是少见的。他开辟了丝绸之路,使中国与欧、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长达300多年,影响非常深远。张骞的“送信精神”代表了忠诚敬业、不畏艰险,其最高境界是爱国主义精神。
当时汉匈交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氏国家,其王被匈奴单于杀死,还把他的头颅做成酒器。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后又受乌孙国的攻击,再向西南迁到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王想报杀父之仇,但苦于无人相助。武帝了解这些情况后,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于是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鶱以郎官身分应募,肩负出使月氏任务。

建元二年(前139)张鶱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一带)出发。他们朝行暮宿,风餐露宿,备尝艰辛,不料中途被匈奴所俘,并押送至匈奴王庭。匈奴为笼络、软化张鶱,为他娶了妻子,并生了儿子,这样一扣就是十年。但这些并没有动摇张鶱完成通西域使命的决心,带去的旌节一直留在身边。

一个月黑之夜,张鶱一行趁匈奴不备,逃离匈奴。他们取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进入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带),又从焉耆溯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