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鉴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0:08:04
读长恨辞 李 靓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地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2)轻简要分析第一首诗的表现手法。

13(1)白居易。 都持批评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2)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玉环的死做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做对比。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gaokao/gkst/200904/105537.html

(1) 都持批评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将士的死与杨玉环的死做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

读长恨辞-- 李 靓
把军士的战死与玉环之死做对比,作者感情偏向与将士,从而隐讳的讽刺了君王;
马嵬 ——袁枚
把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与百姓夫妻之情做对比,偏向与百姓,亦对君王有所不满.

两诗亦有共同点,点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

李靓以景衬情,又以军士战死沙场的惨烈点出君王从此不早朝的无奈,甚至有一丝愤恨.

1.第一首主要是就李杨爱情故事写的,谴责君王将误国的罪责让一个女人承担,写出了对杨贵妃的同情。
第二首则是通过长恨歌这个爱情故事引出民间的悲欢离合,说民间夫妻的悲欢离合比李杨生离死别更为伤心,是批判统治者发动战争导致了人民的灾难。
2.前两句写蜀道夜雨绵绵的凄凉景色,引发出无限的哀思,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接着再写到杨贵妃之死,将眼界从现实景物拉到遥远的历史中,将历史的苍茫融入现实的凄凉,从而将贵妃的恨也衬托得更为“绵绵无绝期”,读来更令人感觉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