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断了的灯丝搭上后容易烧坏,我们老师说是因为搭接处的"接触电阻"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4:23:52
既然接触电阻大,那么总体电阻应该小呀!为什么,搭接后的的灯的电阻会更小呢?
应该不能用P=I2R做吧,因为R变大的同时I会变小.我觉得应该用P=U2/R来做,我知道,很多网友说搭上的灯丝由于长度变短,电阻会变小,电压不变,电功率会变大,但要怎么解释它容易坏呢?接触电阻这么大,电流还会大吗?接触电阻这么大R总还会大吗?请各位帮帮我吧,星期五要中考了,谢谢了!!!!!!!!!

首先,由于搭接后,材料不变,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变短,总电阻变小,而在搭接处是点接触,电阻较大,可变大的电阻没有减小的电阻多,因此总电阻减小。
其次,根据P=I2R,串联电路(将搭接处与其它部分视为串联)处处电流相等,搭接处电阻大于其他部分电阻(材料不变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变小),p实际变大,有根据Q=w=pt p变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从而容易烧坏

搭上的灯丝处会产生接触电阻,因为不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接触面积小,根据公式R=PL/S可以知道,接触面积(横截面)小的电阻丝其阻值大!
灯丝是串联电路,电阻大了电功率就大了,P=I^2R,所以灯泡就亮了。
补充:P=I^2R和P=U^2/R都是使用于纯电阻。你完全不明白接触电阻是什么意思,他的意思就相当于在电路中增加了一个电阻,使得总电路中电阻增大,灯泡功率增大,所以变亮了。

“接触电阻大”局部会由于接触不良,产生高温,容易烧坏灯丝。灯丝变短,总电阻减小,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丝的电流加大,温度升高,也是容易坏的原因。

因为搭上的灯丝在搭接处的接触面积很小。而R=PL/S中,面积S小了,所以

R必然增大。使得接触电阻变大。当然接触电阻增大了根据公式:Q=I²Rt,知道

在接触处产生的热量比其他地方的多很多,所以更容易被烧断。

R=P*L/S
断了再接上,接头处是不是截面变大了?总长是不是变小了?用上面的公式分析,电阻R就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