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以《醉翁亭记》的“乐”上一堂公开课,给些建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8:58:26
不知道怎么讲好,希望能给我提点意见!有追加分!

这篇文章写三种乐: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太守之乐是全文的重点。作者描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是太守之乐的陪衬。写山水之乐表达了他贬官失意后,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游人之乐,是众宾欢中反衬自己的乐。

从 作者 的 游之乐 到 理想精神世界上的乐

作者写文章寄托的是自己的感情和人生观

这样讲很有深度 也给人自省

应该不错的

1、围绕“乐”字展开,在文章中找出作者有哪些“乐”,滁人有哪些“乐”,同游者又有哪些“乐”?
2、作者是被贬官的人,为什么如此之乐?
3、与作者同样遭到贬官的有些人为什么很消极呢?
4、我们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先让同学以情景剧的形式把故事表演出来 ,然后分析诗人宴酣之乐,山水之乐,几与民同乐,请同学讲感受,然后为大家讲解中心。
情景剧将是一大亮点,所以情节一定要设计的生动,表演一定要充分,衔接一定要密集

北宋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欧阳修在庆历年间(1046年)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其中,“乐”字是全文的主旨字。那么作者写出了谁的“乐”?他们为何而“乐”?太守与谁而“乐”?下面作简要分析。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化在宴饮之中。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作陈述,总归为“乐亦无穷”。第三段写滁州人游乐和太守宴乐。这一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州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伛偻”、有“提携”,他们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游乐场景,在太守眼里,就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写宴饮之乐,不直入宴席,却从捕鱼酿酒写起,别有情致,表明野餐的简朴。既无王公贵族的府第那样高雅,又无管弦歌伎在此助兴。但射饮弈棋、猜拳行令、杯盏交错,“起坐而喧哗”的野趣,也是朱门高第的宴饮得不到的欢乐。这里,太守又一闪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作者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