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兵力那么强,为什么不像列强一样到处殖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5:51:32

这有多方面原因:

1。清朝和之前的封建王朝一直拥有着 “中原”为天下中心的思想,其统治大多集中于内地和江南的省份,对甘肃以西地区常常都是要求当地酋长臣服就可以了。康熙皇帝当时已经创造了先河,把西藏和甘肃一带正式纳入中央统治,然而象四川,西藏,新疆,贵州等地区要等到雍正皇帝实行土改归流(将统治当地的土司改成有中央直接任免当地官员)才真正纳入中国政府的统治。所以康熙皇帝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达成足够的中央集权来开创殖民主义。

2。 象楼上所说,中国当时经理了平三藩,平葛尔丹,平台湾,平回乱等战斗,一来解决了对清朝起到威胁的所有敌人,但是同时也严重消耗了清朝的国力,当时北方的俄罗斯在彼德大帝的领导下也不断的向中国进攻,康熙皇帝在东北,西北和正北方的扩张机会基本上被俄罗斯完全阻隔。所以中国没有办法继续采取殖民主义。

3。清朝在入关以后,特别是在康熙皇帝消灭以螯拜,班布尔善为主的满族传统贵族以后,根据入主中原的现实状况决定仿效以前的朝代而吸取了儒家思想,在儒家的保守思想作怪下,就连康熙皇帝也采取了保守,先安内在攘外的治国策略,逐渐摒弃了开疆扩土的国策。

4。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都清楚意识到,作为外来民族要长久统治中国,稳定内政是首要任务。 而作为习惯安定生活,农耕社会传统的汉族是当时社会的主体。清朝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在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后满足汉族人农耕的需求,然而农业社会的代价就是政府必须把大量的资源都投放到开垦土地,要维持和平的环境来确保足够的农民来耕种和确保农业市场。而清朝初期的对外战争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也减少了农民的数量,并且违背了汉族的文化核心 - 儒家思想, 所提倡的和平,忍让,尊重等原则。不利于巩固统治。所以清朝中期都采取保守的自守国策。

陆地上跟沙俄平分秋色,而当时越南朝鲜等地已是天朝属地,往西南有高原阻隔,进不了印度。

1.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只开放两个港口。 2.清朝还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对别的国家莫不关心。 3.拥有制海权才是真正的实力,而清朝的海师已经落后于西方列强。 4.平三番,收台湾,三征葛尔丹,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这都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