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相对过剩人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0:49:50
概念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变资本不断增长而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形成了相对过剩人口。
这里相对过剩人口是和什么向对比?劳动力需求“绝对量”是否增加?如果是怎么会导致失业?
对 跟我想的差不多 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是剥削工人获得的。能够剥削的工人的减少,又不能剥削机器。那不是剩余价值越来越少了?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或者经济衰退的情况下:

相对的人口过剩是和社会科学技术引发的生产力进步相对比的,换句话说,就是由于生产自动化的发展,以前可以用三个工人的工位现在只需要一个工人了,那么多余出来的那两个工人就“过剩”了。

在不出现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由于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应该说,劳动力的绝对需求应该是增加的,但是,为什么还会导致失业?——因为技术进步了,因此对于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工人满不了要求,就会导致自己的失业,这种失业也是结构性的、相对的(也就是说,工作机会有,但是自己没有那个技能去应聘,所以失业)。不是绝对失业。

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并不意味着工人越多越好——100个工人生产100个产品,和一个工人生产100个产品,即使后者工资是前者的10倍,请问,谁创造的剩余价值更大呢?
这就是说,虽然不能剥削机器,但是由于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单个工人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大大提升,资本家照样有得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