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为什么投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4:56:25

我R,这种老家伙,按我来说: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视清高,原以为用自己的死可以换醒某些人,但是结果恰恰相反,还落得个千古骂名~~~呃,不是骂名,也不是千古,只能是说:见仁见智...鄙视他的人就越发的鄙视他,而崇敬他的亦然!!!
作为后人,作为当代人,我们只能引此为戒,无论发生多大的事,岂能以死了之.

文化大革命
关于老舍先生的死呢,大体上有这样的三种意见,就是对老舍先生死的认识。一种呢,觉得老舍先生的死,可以跟屈原、田横五百壮士相提并论的,是舍身取义的,是抗争的,表现出一种拼死的、不屈的骨气。这个可以简称之为“抗争说”;还有一种呢,就是说老舍先生死是因为他绝望了,他在建国以后曾经非常地顺过,很多人就是讲,老舍先生一直开“顺风船”,因为《龙须沟》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然后又不断地有创作出来,又有《茶馆》这样的第二个高峰。由于他很顺,所以到了“文革”的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这种暴力和侮辱,老舍先生心灵之脆弱无法承受,绝望了,去死;还有一种呢,就觉着那么懂得幽默的老舍,为什么不在那个时候幽默一下,就可以躲过这一劫了?比如说,人们提出一个假设,就是如果老舍先生那天不去文联,就不会碰上那场批斗,没有那场批斗,没有挨那顿打,老舍先生的心灵和精神没有遭受那样的屈辱的创伤,他可能就不会死了。首先,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就如果我们按照这个假设真的进行历史还原的话,就是老舍先生那天不去,是不是可以不死,我觉得,难!在他几乎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形下,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场惨烈的、血腥的运动,批判、侮辱、毒打,是这样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以写作为生的一个作家无法承受的。就是老舍先生的死,我觉得,是必然的,偶然中有它的必然。就是如果“8·23那天他躲过需去了,估计后面还会有“9·23”,“10·23”,他躲不过去。

中国的不幸 世界的不幸
人类的悲哀 还在持续
我 一直在同情

难于忍受折磨和羞辱。

忍受不了文革的迫害…绝望而死…

有一份屈原般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