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春节的习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1:11:48
一定要宜兴的

宜兴陶瓷艺术节江苏宜兴陶瓷艺术节,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首届于1990年5月上旬举办,此后每年举办一届。在“以陶为媒,以艺会友,扩大交往,促进发展”的宗旨指导下,这个素以“陶、洞、竹、茶”四宝闻名于世的宜兴陶都,通过办节,扩大了宜兴陶器的知名度,紫砂工艺陶更是远销海内外,成为行家收藏的珍宝。据民间传说,宜兴紫砂陶器盛暑贮茶不易变味,盆栽花草不易烂根,是历届陶瓷艺术节商品成交量最多的品种。江苏宜兴陶器以鼎蜀镇所产最为著名。改革开放以来,宜兴陶器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以日用陶器为大宗,“苏缸”、酒坛、砂锅等陶器,质坚耐用,美观大方,其中紫砂工艺陶的品种有壶、杯、碟、瓶、花盆、雕塑等,质地精密,造型讲究,装饰纯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宜兴陶器传统造型样式有掇球、合菱、竹扁、鹅蛋等多种,目前宜兴已成为江南综合性的主要陶瓷产地,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宜兴以陶为媒,以艺会友,在举办陶瓷艺术节期间,除组织陶瓷精品博览交易会、宜兴陶瓷艺术研讨会外,还充分发挥宜兴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宜兴旅游观光活动。 宜兴禁忌杂俗一、过寄解放前,有的为融洽人际关系将子女过寄结成"寄亲",有些独子,恐其早夭,择日寄给观音大士,至成婚时须重找个"赎身"寄娘。有的因生肖"相尅",认定生肖寄娘,寄方须请好寄媒,在端午或中秋履行过寄手续,寄方须带上糕、粽、团、圆和礼品,点香烛叩见寄父母,寄父母给寄子从头到脚换新"回礼",并写寄单一张。以此为正式过寄父子关系。在逢年过节务必"尊节",有谚语道:"寄妮亲,有来有往亲又亲,无来无往路边人。" 二、分家民国期间,宜兴家庭一般以儿子成婚后,仍在一家生活,婆媳、妯娌有分歧、口角后,即行分家,把家中资产分若干份,应请舅父到场决定,房屋规定哥东弟西。解放后,农村一般结婚后即分家,按债务、口粮平摊,并规定父母的供养。三、祭祀民国时期,这些习俗在农村,渔家较盛行。解放后提倡科学,反对迷信鬼神,祭祀之风渐趋消失。80年代祭祀活动又逐渐在农村兴盛起来。[祭神]正月初五,祭路头(财神)生日,商界请"利市",桌供白面、汤团、乌塌菜头,中堂挂财神纸马,点香烛叩头后门前烧化,放鞭炮,一般在天亮前后,生怕财神被别人接去。二月初二,招猛将,土地菩萨生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