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血糖不下降,怎么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5:36:00
我爸爸今年55,糖尿病,血糖一直在11.7降不下来,他吃的二甲双胍和格列奇特,就是不下降,怎么办啊。。。以前是吃消渴丸和二甲双胍的。怎么办啊,大家帮帮忙啊,别给我说些不实用的,复制资料的

格列齐特是磺脲类药,与二甲双胍合用,你的剂量大吗,你没说,
我看你爸爸不吃药打胰岛素吧,因为药物对胰岛功能刺激作用减弱了,需要外援用胰岛素来控制了,药物降糖不明显了,而西药的副作用也不少,打胰岛素没有什么副作用.

去医院详细检查一下,让医生建议。而且降糖药物好像要不定期更换,拜糖平啊,诺和龙啊都很好。如果降不下来那就用注射用胰岛素,诺和灵

听医生的比较好。不行了试试注射胰岛素也好。

看看这篇文章:

消渴证的研究进展
(摘自《大家健康》2009年第1期)
自《黄帝内经》言消渴是“肥美”食物所致,历代中医名家皆以谷物保护患者。如陶弘景、孙思邈、李时珍等。西方医学糖尿病观念传入中国以后,中西方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围绕禁止谷物、限制谷物、防止血糖吸收、平降血糖等理论和方法,消渴证一词逐步被糖尿病取代。糖尿病成为终身疾病。
一、历代本草对谷物的态度
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可以见到大量关于谷物止渴的记载。比如,《名医别录》记载大麦“主消渴”;《医学入门》记载粳米“止烦渴”;《本草纲目》记载陈仓米“止渴除热”;《本草拾遗》记载糯米“主消渴”;《日华子本草》记载黍米“除烦止渴”;等等。清代名医陈士铎记载了主食对消渴证的意义:“进食则渴止,饥则渴尤甚。”这些因为含有大量淀粉曾经被现代医学禁食的禾本科谷物,中医临床经验证明都对消渴有好处。
当现代医学阶段性理论与真实的经验记载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发展理论而不是废弃实践结果。这是科学哲学在处理现象与理论关系的基本原则。按照这样的原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开放谷物观察势在必行。然而,200多年来,没有任何研究机构进行过着放开谷物的观察。
二、禁止谷物的依据
1797年,John Rollo通过对一例患者的尿液观察,发现尿糖随进食谷物而增加。于是John 认为谷物导致糖尿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错误的结论,是因为尿糖与血糖经常不一致。有时二者都很高,这表明肾脏无法重新吸收血中的糖,而形成大量尿糖;有时尿糖阴性,血糖却快速升高,这表明身体正处于升高血糖的应激状态;有时尿糖升高,表明血糖升高的应激正在缓解,John Rollo观察到的正是这种情况。
200多年后的调查显示,谷物对传统农业国家的人口具有预防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