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中的“昏沉”以及“掉举”各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5:26:52

“昏沉”,梵文 Styama ,是指使身心沉迷、昏昧、沈郁、钝感、顽迷,而丧失进取,积极活动的一种精神作用。昏沉与清醒正好相反,人在睡眠不足,体力透支时,容易昏沉。《成唯识论》卷六云:
“云何昏沉?令心于境无堪任必,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有义昏沉痴一分摄,昏昧沈重是痴相故。”
“昏”与昏通,作蒙昧解;“沉”作不降解,“无堪任”是说不能处事,“毗钵舍那”是梵音,译为观照。此意是说,神智昏昧,气血下降,精神难以振作,无法处理事务,此种状态即是昏沉。睡太多、吃太饱也会昏沉。这种情形刚好和十一个善心所中的“轻安”成对比。要对治昏沉,必须要勤修禅定功夫,把精神安定在“轻安”的领域中才可。
有一位禅师每一次打坐即昏睡,为了提起正念,不受瞌睡所诱,就在悬崖绝壁上打坐,没有多久,昏沉一来,身体一动,重心不稳,就跌了下去,修行人心想这么高的崖壁摔下去,一定是粉身碎骨,算了吧!谁叫我这么业障,禁不住睡魔的诱惑,换一个报身再来修好!正急速下堕时,身体忽然停在半空中,仿佛有人托着他缓缓上升。他睁眼问道:“救我者是谁?”空中有声回答:“金甲护法。”
禅师在悬崖边上,重新调整坐姿,内心不禁沾沾自喜:“想不到我的修行已到达有神护法之境,这下子再也不怕摔下去了……。”正想得高兴时,护法神在空中又说:“我因你一念精勤所以来护你的法,现在你的慢心一起,功德全失,二十世不再护你的法以。”禅师一听吓得冷汗直流,懊悔不已,一直责怪自己的轻心慢意。何功何德受得起护法神之护,不知惭愧,反而自大自满,说不尽的忏悔、惭愧,打定主意,绝对不再昏沉。因为再跌下去,就没有人来救了,意志虽然坚定,仍然敌不过习气,坐着、坐着,一个瞌睡来又直往下坠去,禅师此刻身心顿清,知道护法神不会再出现,也无求生之念,就在身体要重摔于地的一刹那间又缓缓上升了,禅师问:“救我者谁?”答:“金甲护法!”师云:“方才说二十世不护法,今又为何?”答:“你方才至诚恳切忏悔,生惭愧心,此功德可抵二十世,所以又来护法。”
我们的心时常随着环境、习惯而转,不容易改变。笔者以前在学校中,吃过午饭,即有午休,养成午睡的习惯,初到日本留学那年,由于日本没有午睡的习惯,十二点十分下课,十二点五十分又开始上课;四十分钟的时间用餐,还要扣掉来回教室之间的路程十五分钟,所以下午第一节课精神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