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富庶的叔本华与其悲观主义产生根源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6:22:43
为什么生于安乐,生活优越且富有的叔本华,却成为了一位悲观主义哲学家。并且对痛苦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这与他的某些生活经历有关吗?还是其它??有仁兄能总结下吗?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时被解释是受他的家庭环境因素而造成的。他的父亲易怒而忧郁,他的母亲自私而冷漠,但这不是从他的哲学层面上来谈讨的。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构建于两个基础概念之上:一是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二是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所以从逻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人们只是永远试图使自己的欲求满足,

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叔本华认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所以他认为无论一个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所以对悲观主义的怀疑者们只能从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上进行争论而不是争论悲观主义本身。

叔本华的这种论调有时候使他被认为是虚无主义者,但事实上叔本华认为生命具有某种意义,虽然它是一种消极的意义。意志本身虽然无法逃避,但意志本身却体现了某种意义。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第四部分中,叔本华提供了一种以禁欲主义的方式来找到希望的可能。他认为人只有在摆脱一种强烈的欲望冲动的时候才能获得其根本上的自由,只有打破意志对于行为本身的控制,才能获得某种幸福的可能。但叔本华却又强调这种禁欲主义的行为方式其本身就是一种苦行。

人的观点有两个来源:环境与基因
1.环境:你说的生活优越与富有,也只是表象,真正内心幸福不,我想不。
正如现在多数有钱人,过的并不幸福。
叔本华先生也不,正如楼上说他的父亲易怒而忧郁,他的母亲自私而冷漠
相反,家里钱少,可是和睦,人也会开朗乐观的多

确实,乐观与悲观的成因,环境也占不少部分。
小时的环境好,乐观多些,不好,悲观多些。
这是心理学的范畴。

2.基因:
人的思想,与其基因也有很大关系。
有的基因悲观,有的基因乐观。
这也好证明:有些人天生就忧郁气,如我,有些人天生就乐观,无论家境好不好

要说哪个更主要,得具体到一个人身上。
对于叔本华,我想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