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栽培的主要问题与合理的建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8:34:09

目前,食用菌栽培虽然已有相当雄厚的技术基础,但由于其栽培过程环节较多,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栽培失败。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产生杂菌感染。凡以杂木屑和农作物秸秆等原料栽培的食用菌,栽培的成败与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培养过程中污染率的高低。
  1.栽培中产生杂菌的主要原因有:①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表现为整个培养袋上都长出较为均匀的杂菌菌落,或是培养袋被刺破而使杂菌侵入形成圆形扩散的菌落;②接种过程不规范引起。表现为长出的杂菌通常只在袋口周围,且菌丝较为稀疏;③菌种本身带菌。表现为菌种所到之处均有杂菌;④场地条件差或是利用消毒不彻底的老菇房。表现为培养袋上出现不均匀无规则的杂菌菌落;
  2.对策:①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对质地坚硬、颗粒粗细不均的原材料进行过筛处理以免刺破菌筒薄膜;②及时小心装袋,彻底灭菌。拌好料后,应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装好袋并及时彻底灭菌(料温升至100℃后维持10~12小时以上);③选用优质菌种。优质菌种是栽培成功的基础与保证,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应到信誉度高、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购买高产优质的菌种,接种时仔细检查,确保无杂菌感染的菌种才用;④严格消毒,规范接种操作程序。对接种室及接种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接种时保证接种场所、工具和接种人员的清洁卫生,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二、接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1.原因:①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或被杂菌感染。水分过高则菌丝前端与培养料有明显的分隔线,培养料颜色较深;水分过低则生长菌丝与培养料的界限不明显,培养料颜色较浅,菌丝生长前端不均匀、扩散也不整齐而且较为稀少;②酸碱度不适合;③用种量太少。
  2.对策: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按照各种食用菌生长要求的条件调节好培养料的含水量和PH值,适量使用菌种。
  三、发菌后期菌丝吃料慢,迟迟不满袋
  1.原因:
  ①装料过紧或菌袋两端扎口过紧,袋料中间氧气不足;②环境温度不适合。
  2.对策:注意装袋和扎口松紧适合,随时根据天气变化调节发菌室的温度以适合菌丝生长。
  四、菌丝发满后却不出菇
  1.原因:
  ①环境温度不适合。不同菌类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异很大,当环境温度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