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货币供大于求时利率会下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1:04:02
货币供大于求时市场上流动的钱不是多了么,那样子银行不是应该提高利率鼓励人么存钱和少贷款吗?为什么利率还会下降呢

利率或利息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

利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借贷资金的价格。如果把资金当做商品,商品供大于求,自然价格会下跌。所以,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固定数量的货币的价值就会下降,借贷资金的价格也会下降,利率进而会下降。
利率增加,储蓄会增加,投资会下降。因为人们会更想去储蓄,而不想去投资。

储蓄-投资是恒等的,还是不是恒等的。这个经济学是有争论的。你问到了凯恩斯学派和古典一系的针锋相对的一个领域。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储蓄与投资是恒等的。但是在讨论有效需求时,有的经济学家则
在讨论储蓄小于或大于投资的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增减。为什么有的经济学家提出储蓄投资恒等,而有的经济学家却在分析储蓄与投资不等时的情况呢?储蓄与投资有
没有绝对的数量关系呢?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尤其在凯恩斯提出储蓄投资恒等理论后,经济学家的观点各不相同。勒纳、庇古、斯图尔特和克莱因等赞成这一观
点;霍特里、罗伯逊、希克斯和俄林等人反对;汉森、罗宾逊和阿克利等人则是折中派,认为储蓄与投资的“恒等说”和“不等说”都是对的,因为在储蓄投资理论
中,任何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给储蓄和投资下定义。

利率是资金供求双方拆借资金的价格,那么当供大于求的时候,不论供应方是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说明市场上货币的供应丰富,需求相对比较少,这样的话资金出借方(也就是供应者)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利率)去放贷资金了,不然的话放贷就更为困难了,因为没那么多需求。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市场上的资金供大于求,表现为钱都存放在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市场上的货币不多,也没有资金需求,而且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企业,都不愿意以当前的利率去融通资金(通常就是贷款),那么金融机构就必须放低利率了。

存款的是货币的供方,贷款的是货币的求方,银行只是一个中介而已.货币供过于求,银行必然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增加贷款.

呵呵,怎么说呢,利率是指的货币的价格,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即利率会下降。简单而言,就是说钱很多了,人们获得货币的成本相对较低,利率自然会下降,这里的货币过多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