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地带性植被的基本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6:35:42
请详细一点,最好注明参考资料或出处!重赏!!

半干旱地区有三种,分为热带半干旱、温带半干旱与寒带半干旱三种。由于这些地区的降水量都比较少,因此植被的基本特点是:植被一般比较稀疏,而且以耐旱的一年生等短生长周期植物为主。
  在热带地区,半干旱地区主要属于热带草原带,主要植被是草和灌木稀树,根系一般比较深,叶片细小(减少蒸发量)。
  在温带地区,主要属于温带草原带,主要植被是牧草。如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就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带,属于半干旱地区。
  在寒带地区,主要属于寒带苔原带,主要植被是青苔,植被、土壤高度不育,难以生长其他植物。

黄土高原

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京103°-114°。东西千余公里,南北700公里。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六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黄土高原海拔1000米-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米-80米之间。最厚达150米-180米。年均气温6℃-14℃,年降水量200毫米-700毫米。从东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锦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

另在干燥度在4.0以上的地区,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自然地带。主要由沙粒组成的又称沙漠;由砾石组成的又称戈壁。荒漠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植被是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占相对优势的稀疏植被。有沙拐枣属、梭梭属、麻黄属、木本仙人掌科的仙人掌属和富含肉质茎植物中的大戟属等。它们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干旱地区,以不同的生理、生态方式逐渐适应了严酷的生境条件。大多数荒漠植物具发达的根系,由一些短命或类短命植物,在雨季迅速完成生活周期,以种子或根茎、块茎、鲮茎等度过不利生长的干旱季节。全世界荒漠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9%,在北半球从非洲北部的大西洋岸起,向东有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大、小内夫得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