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中考古文中“于”有哪些用法,举例,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14:38:28
请问在中考古文中“于”有哪些用法,举例,意思
链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1266604.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1266533.html
比如
“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于只有介词这一种用法,如:皆以美于徐公,比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look]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in, at, etc]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for, etc]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from]。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by]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