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源于何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7:35:01
我先知道对联源于何时,还要请大家帮我对两副对联,
[1]上联:东南西北方方太。下联:
[2]上联:春风春雨春色。 下联:

对联的历史很悠久,一开始叫春联,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东南西北方方利 春夏秋冬季季安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对联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

东南西北方方太;
春夏秋冬季季安。

春风春雨春色;
秋叶秋果秋声。

新年新岁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