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李益和李涉的 鹧鸪词 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9:59:15
急,谢谢

杂曲歌辞。鹧鸪词
  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越冈连越井,越鸟更南飞。何处鹧鸪啼,夕烟东岭归。
  岭头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

  诗解:

  浩阔漫流的湘江呵,你是那么的深邃莫测。黄沙筑成的堤岸,被一片片美丽的枫林隔开。有几只鹧鸪鸟不知从那里振翅飞出。太阳已经偏西了,江边成片的斑竹映出长长的阴影。这一切不尽使我想起瞬帝二妃 (娥皇、女英) 为候帝驾在此悲泣,而泪滴竹身,长出斑斑泪迹的故事。看着深深的江水,我又想起三闾大夫屈原怨恨楚王“听之不聪”,愤而在此沉江的故事。四处一片寂静,只有鹧鸪鸟凄苦的啼叫声在江面上环绕,这一切那能不深深触动我这远来游客的愁怀呢?

  感慨:

  唐以前的历史已一去不返,而今强大的中国已讫立在东方,眼见萧湘大地、湘江两岸一片繁荣昌盛,游客的心情舒畅,那里还有愁怀呢?

  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 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 郎从何处归?

  李益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湘江一带的女子。诗的开头写她怀远的愁情,不是用直陈其事的方法来正面描写,而是用“兴”的手法烘托和渲染,使愁情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有韵致。
  如前两句都是用兴的手法。首句“湘江斑竹枝”又兼用典。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为舜南巡而死,泪下沾竹。这种染上斑斑泪痕的竹子,称为“湘妃竹”,又称“斑竹”。诗中人看到湘江两岸的斑竹,自然会想到这个优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连类而及,勾起自己怀念情郎的愁绪。正在这时,诗中人又看到引动她愁绪的另一景物,那长着锦色羽毛的鹧鸪,振翅而飞,且飞且鸣,其声凄清愁苦,听到鹧鸪的啼叫,更加重了她的愁绪。鹧鸪喜欢相对而啼,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大凡游子、思妇,都怕听鹧鸪的啼叫。看到听到鹧鸪的飞鸣,自然会使这位思妇的愁怀,一发而不可收了。
  接着诗句自然地过渡到“处处湘云合”一句,以笼罩在湘江之上的阴云,来比喻女主人公郁闷的心情。以阴云喻愁怀,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文镜秘府论·地·六志》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