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爱玲的作品风格分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2:21:03
求一篇论文类的关于张爱玲的作品风格分析文;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了。。。),准确到位即可。

这是我写的一篇作文,借鉴一下吧

  海上花

  老上海五光十色,上海女人风情万种。我沉迷于霓虹闪烁、歌舞升平的1930年代,用张爱玲的丝线串联起时尚与奢华,那是老上海的金粉梦,也是张爱玲的华丽缘。
  ——陶方宣《霓裳•寻踪•张爱玲》
  1920年的上海外滩,背景显赫的张家多了一名家庭成员,女婴的父亲给她取名张瑛。女孩慢慢长大,在十岁是给自己改名,这个名字就是后来轰动文坛的“张爱玲”。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因为不论过程是甘是苦、结局是喜是悲。都可以穿过这行行短短的文字,读出一份时代的旋律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父母的离异、生父的威胁、母亲的逃离、太平洋战争的重创、以及与胡兰成大喜大悲的恋情,都将他的灵气耗以殆尽。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这一切一切止于1995年的中秋节。不知美国的月亮会不会比较圆,但洛杉矶寓所里的张爱玲已经无法再看到人生中第七十五个中秋圆月。她就这样孤身一人在地球的另一边悄然离世。
  我想用用张爱玲的丝线串联起时尚与奢华,那是老上海的金粉梦,也是张爱玲的华丽缘:明星与香水、爱司头与高跟鞋、百乐门与威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