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扫描与经颅多普勒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1:56:21
这是一张经颅多普勒(常规)的诊断报告

经颅多普勒(TCD)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研究颅内大血管中血流动力学的一门新技术。国外于1982年由挪威 Aaslid等首推,国内于1988年陆续引进。
  由于 TCD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以对病人进行连续、长期的动态观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 MRI、 DSA、PET、 SPECT等影像技术所测不到的重要血液动力学资料。因此,它在评价脑血管疾患以及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受操作者技术的影响,目前尚缺乏对正常和异常频谱形态统 一判定标准和命名,尚未建立各参数统一的正常值,而且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失败率为2.7%~5%。其原因为老年人(尤其是妇女)颅骨增厚、动脉迂曲、动脉移位等。
  但随着经验的逐步积累以及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会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功能简介
  由于颅骨较厚,阻碍了超声波的穿透,过去的多普勒超声只能探测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能穿透颅骨较薄处及自然孔道,获取颅底主要动脉的多普勒回声信号。它可探测到的血管主要有:
  ICA:颈内动脉颅内段
  CS:颈内动脉虹吸部
  MCA:大脑中动脉
  ACA:大脑前动脉
  PCA:大脑后动脉
  ACOA:前交通动脉
  PCOA:后交通动脉
  OA:眼动脉
  VA:椎动脉
  BA:基底动脉
  PICA:小脑后下动脉
  TCD技术摒弃了传统的脑血流图的不准确性和脑血管造影的有创伤性,同时为CT、MRI等现代影像技术提供了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教,成为影像诊断的重要佐证,可为脑血管病的诊断、监测、治疗提供参考信息,并对能引起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经颅多普勒超声效果评价
  (1)血流速度
  血流速度反映脑动脉管腔大小及血流量。血流量一定时血流速度与管腔大小成反比例,当管腔严重狭窄(90%)或完全梗阻时,血流速度下降,个体间各值可有很大变异,但个体内差异很小,且左右基本对称,如两侧相差很大可认为异常。由于颅骨太厚,脑供血不足,血流本身信号弱及操作技术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