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_____的画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3:53:16
填个形容词,要褒义词啊

一个纯正的画家(请问你是要写作文么?)

  做事先做人,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常识。在当代画坛惊叹传统国画“手艺”失落、津津乐道于继承传统笔墨之际,似乎“做人”的问题变得容易了,甚至都不在话题内了。而令人不得不正视的是:传统的失落首先是传统精神的失落,是中国画温柔敦厚的人文本体精神和人格理想的失落!在纪念李可染、叶浅予、刘凌沧、郭味蕖四大教授百年诞辰之际,我们有必要审视当代中国画人的精神传承。朱颖人教授的实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当人们习惯在争论当代能否出大师的语境中,似乎难得去思考当代画人的精神底线;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官员、明星艺术家时,似乎很少人去想着当代艺术家的底气何在;林风眠、徐悲鸿、潘天寿当人们只见其赫赫艺术声名时,似乎已淡忘了他们首先是一代教师的职责所在……

  在当代中国画坛上,朱颖人的名字,是一泉淡淡的墨涌,师承林风眠、潘天寿、吴茀之。在他执教过的学生中不乏刘文西、张立辰、吴山明等堪称当代画坛的大家。年近80、从艺60周年的朱颖人,对自己的从艺心得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按照先师们教导的去画。朱颖人的情感似是地下的岩浆,是铁壳中的暖壶……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颖人的故事,我们只能听他人说起:面对国民党败兵的冲锋枪,他会因为“太气人”了而发出抗议的声音;在看报考附中发榜的孩子中,他看出时年15岁的吴山明还没吃早餐;在带学生下乡时,他作为班主任用手拉车赶了10几里路,把发高烧的张立辰送进了医院;在打倒一切的“文革”岁月中,当造反派殴打、侮辱年过六旬的刘苇先生,朱颖人被斥为“小丑”;当一代宗师潘天寿被残酷迫害时,朱颖人仍经常到潘老师母何愔那里问寒问暖,何愔师母仍会信任地请朱颖人帮助办事。潘天寿先生在“文革”中受尽凌辱,冤屈致死,当时的省革命委员会竟然发一个一句话的文件,不许召开潘天寿追悼会。就在这样的政治高压下,朱颖人却冒着危险为潘老师母替已逝的潘老先生寻找墓地。在“批黑画”中吴茀之先生画的“篱边斗大花”一画首当其冲,朱颖人仍会候在学校门口。朱颖人对老先生的真情却被嘲讽和贬损。当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历史的原因积压了许多人才未能及时评职称,在人人争当教授、博士生导师之时,朱颖人却提出把自己的职称名额让给有为的学生;青年学子工作难找,他赴西安找他那当院长的老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