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严格遵照兵法,结果输了;难道是兵法错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4:44:11
我问的就是“尽信兵法不如无兵法”是不是说明兵法错了

我问的就是“尽信兵法不如无兵法”是不是说明兵法错了

我问的就是“尽信兵法不如无兵法”是不是说明兵法错了

拘泥于兵法那叫书呆子 不叫将领

兵法没错 错在不知变通

兵法阐述的是普遍原则 但是用到具体战役上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好比牛顿运动定律用在宏观低速情况下没错 但是微观高速情况下就不适用。一味的拘泥于牛顿运动定律,在处理高速微观问题时就要出错

单就街亭之战分析,马谡先说:
兵法有云:凭高视下,势如破竹。
这句话本身没错,在古代战争中仰攻确实很难,而俯攻就容易的多。但是他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水!诚然,黄忠斩夏侯也是用的俯攻。但是不要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南北气候的差异。街亭,你看看地图就知道,那里是缺水的地方,几千年来一直如此,挖地十尺都不一定有水。不要指望你打仗那几天就突然暴雨倾盆,所以被断了汲水之道,军中缺水,军心必乱。诸葛亮说过:为将者,不通天时,不识地利.....,是庸才也。马谡就败在只晓兵法,不知天时。这也不能全怪他,马谡生在南方,气候湿润多雨,历来只有防洪一说,没有缺水一词。他不知道缺水的地方有多缺水。

王平劝告马谡,谈到汲水问题,马谡又说:
孙子曰: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句话本身没错,韩信就是背水而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马谡又忽略了一个问题,韩信是谁,马谡是谁。韩信在军中的威望多高,马谡比韩信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那是要求将领要有绝对的号召力,马谡并非出身行伍,顶多算个参谋,不是将领,在军中没有威信,他要人家置之死地而后生,谁会听他的?

以上纯属本人业余分析,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一切东西都要灵活运用,尤其是战争方面,所以《孙子兵法》中有《九变篇》

他犯了和战国赵括一样的失误,历史真的是可以相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看着兵法就能打胜仗,白起就不能活埋四十万人了,中国也不能在抗战中受那么多损失了

什么叫活学活用,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