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文的个字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7:10:19
详细的解释

字别名: 八思巴字、蒙古字、蒙古新字、元国书/字、方体字
文字类型: 字母文字(音素文字)
记录语言: 蒙古语、汉语、藏语、梵语、波斯语、维吾尔语等
创制年代:
元至元六年(1269)忽必烈颁诏推行
使用情况: 自1269年起,在整个元朝版图内广泛使用。作为官方文字一直用到北元时期,后渐消亡。使用场合主要是官方文书,包括旨书、牌符、官印等,还用于书籍出版。八思巴字虽然成了死文字,但它对其它文字产生过影响。例如篆体藏文袭用其字母形式,朝鲜15世纪的训民正音的基符也来源于八思巴字。
字符结构: 一般是辅音+元音,辅音+元音+辅音,上下叠加。
书写规则: 自左往右、自上而下书写
词不连写
音节与词之间无界限
元音字母的独写形式均属合体,包括字头符、音符、连接符三个部分。
元音字母的合体形式有词首形式和非词首形式的区别。
行文中没有声调符号
书写单位是音节,在同一个音节的组成要素之间用专门的符号——连接符相连接。 元音a不设专门字母,以字首辅音字母后与其它元音字母对应的零形式表示元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