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浙江高考政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8:56:35
29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临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重量改种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
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1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2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3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4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12 B.14 C. 34 D. 23
答案C

30、以下说法与漫画《落潮》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A 恐惧归根到底源自内心的怯懦 B 自信就能超越环境的限制
C 无知则无畏,真正有知则有畏 D 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到
答案D

31、宋代时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需要解释!
1、29题的“1”为什么不行?鲁梁等国只看到了眼前暂时静止的利益,灭又注意到利益是会变化的
2、30题C为什么不对?
3、31题“3”为什么不对?
呐,这是画

29.1项中没有体现“静止的相对性”,静止的相对性是指事物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材料中无论是齐国的穿丝衣、布衣、坐享其成还是鲁梁的种粮、种蚕、饥荒大乱,都不是和“根本性质”有关的

30.C项表达的意思是意识的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里“知”是客观存在,“畏”是意识
而漫画所表达的意思是物质决定意识,DC两项正好相反

31.材料的意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很明显,3讲偏了,讲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哲学观点。

1、目前的利益不能说成是静止的,而只能说是暂时的;题中所说的静止和运动,是专指物体移动方面的,而不能把这种利益也说成是静止和运动的;
2、C的前半句是对的,但后半句“真正有知则有畏”却是个伪命题;
3、“3”的说法只是一种不够严格的比喻,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简单比喻,事实并没有简单到“什么磨”产生“什么社会”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