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为什么写下了“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有一个传说,不知可信与否?可信请予以确认;不可信,请回答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4:16:31
我听到的传说:郑板桥当年任潍县知县时,有一次去山中游玩。他感到口渴,便进入一户人家讨水喝。这户主人是个书生,言谈举止都显得很

有学问。于是郑板桥就问他为什么不考取功名。书生说自己家境贫寒,即使考取了功名也无钱打点,家中无权无势,考了也是白搭,还不如做

个平民获活得舒心。郑板桥听后感慨道:“难得糊涂。”

郑板桥“难得糊涂”四字写得妙趣横生,韵味无穷,这是郑板桥将真草隶篆溶于一体而独创的一种奇特写法。

至于“难得糊涂”四字,据传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间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老儒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两人交谈十分投契。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糊涂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余空,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十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知是一位情操高雅的退隐官员,顿生敬仰之意。见砚台还有空隙,便又提笔补写了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后来这段文字传了出来,人们感慨其中富含的哲理,便写成横联挂起来,“难得糊涂”一词也就越传越广了。

难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