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发展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2:02:39
对联什么怎么发展的
分朝代说
先是南北朝的骈文 然后是什么啊
最好是个表吖
还有 对联是在 唐朝出现 清朝鼎盛 的吧
那其他的朝代对联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拜托 简单点

对联到底产生于何时?以往,联界公认春联起源于先民们用以驱鬼避邪的“桃符”。而第一副春联则是五代时蜀主孟昶所题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近见许多史料的发掘,却改写了这个历史。将对联之出,提前到了南北朝。至少提前到唐代,是令人心服口服的。兹录几则如下:
闭门罢庆吊
高卧谢公卿

此联为南朝梁人刘孝绰罢官后,题写于门的。事载近人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记》。

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腑肺
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颠

此联是唐人林嵩在未及第时,悬挂于居室的中堂联。事见福建《福鼎县志》。

竹篱疏见浦
茅屋漏通星

石头磊落高低结
竹户玲珑左右开

此两联为唐人陈蓬所题的居室联。事见福建《霞浦县志》。

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
寿禄延长

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此三联据现存英国的《敦煌遗书》斯坦因○六一○卷考证,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联后注有“开元十一年(七二三年)八月五日写了投二舅”之语。显见为春联底稿无疑。

何以在唐代产生对联,当然有其社会原因。其最为重要的,便是唐初曾有贞观之治,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诗书画又成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因之,在文人墨客间,又形成了浓厚的对答之风,相互以对句形式题赠、酬答者,屡见不鲜。这种特定的民俗,就给对联之破土出苗,提供了沃土。

对句与律诗中之联句相比,有其诸多长处。一是字数不定,可为三言、四言、八言、九言,亦可为长短句。跳出了五、七言的窠臼;二是用词比较自由,可使作者高度发挥形象思维及想象力;三是词句更加锤炼,易于展现作者之文学技巧;四是内容更加集中,意境更为悠远;五是更加贴近生活,极具实用价值。因之,小巧玲珑之对句的出现,为将其书写张贴奠定了基础,着实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内容,是社会文化的一大进步。

由此,我们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民俗孕育了对联,催使其诞生,并成了气候,从而渐次发展了起来。

如前所述,说对联形成于唐代,是个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