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国命对德语文学的影响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7:11:42
法国大国命对德语文学的影响是什么?
巴洛克时期为什么德语文学没有显著发展?
有没有强人知道?

你好,我在德国是学文学专业的,正好在整理相关文学史,简单的回答下这两个问题。

法国大革命对德语文学的影响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根据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德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同的。简单的说,在雅各宾派当政前,路易十六未上断头台时,德国境内还是充满了言论自由和对革命的褒扬。法国大革命一开始被当作一场“自由”和“争取平等”的风暴,赢得了当时许多德国文学领头人物的理解乃至支持。但是,雅各宾派以暴力镇压的手段上台后,德国一则开始封闭相关自由言论(因为当权者害怕极端革命冲突),二则因大革命趋向暴力,一些文学家哲学家开始怀疑这场革命的正确性,甚至对革命失望,观点出现分歧。以下我略举几个例子。

狂飙运动的创始者之一,Friedrich Gottfried Klopstock,就对革命十分失望,表示不支持雅各宾派的宪章。另外歌德譬如一直对大革命的暴力极端持怀疑态度(歌德是个受宗教感化和浓郁的人),批评流血冲突,而将理想寄托到魏玛共和这种民主制度。于歌德的一向观望态度不同,席勒一开始是大革命的忠诚支持者,但是1792年后则脱离法国,他将大革命视为对自由真实性的拷问的尝试,如今他被誉为“自由诗人”,其实“自由”真实的意义是他自由的支持过法国革命,也自由的反对革命。

只有康德是少数一直支持法国大革命的人。他在雅各宾派上台后继续颂扬革命。认为革命将个人自主权提升到了政治原则中。

总之,革命后,有人对现实失望,因此将理想寄托到宗教,这就有了浪漫主义文学。但是有人仍然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寻找济世英雄,这就有了古典主义文学。

巴洛克时期为什么德语文学没有显著发展?

巴洛克文学这个词语请注意了,是个值得商榷的词语,因为巴洛克这个概念是从艺术史借用来的,对文学史而言有点不妥当。目前它可以被分为三个时间段。

1600 – 1650 早期巴洛克

1650 – 1720 巴洛克黄金期

1720 – 1770 晚期巴洛克

巴洛克时期德国社会处于等级制度社会。社会分成贵族,市民,和农民三个等级。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只是贵族的消遣。因此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