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的奏疏有没有公布天下的习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16:41:38

有,分情况,基本上不会是与事情发生同步。
一是就某件某类事情,公布情况的前因后果处理影响,通常是官方为统一口径而进行的针对性的活动,如古代的各种《平定方略》《事略》,其中会记录很多相关的奏疏。这类东西历史参考性比较强,相当于政府有关事情的档案汇总,但因为是统一公布,多是再次做修改的,所以不可完全依赖。
二是政府某些时候进行的档案公示,这种情况偶有发生,多是提供前代的部分历史、政治管理或涉及学术方面的汇编,因为有可能涉及现在的问题,多有一定的篡改。类似的情况有孔子编的《尚书》,就是上古档案的汇编。后汉曾编过《兰台奏议》(可能名字记错了,都是多年前学的内容了),就是集结前汉的奏疏档案(也包括皇帝的诏书等文章)。
三是邸报传抄,类似现在的时报,会有政府部门的人将朝廷、社会、边疆等方面的消息加以总结,传抄给其他官宦,有时候知识分子们就借此交流政府的信息。通常都会有政府官员的一些奏疏和皇帝的批示宣诏同时公布出来。这类文章时效性强,但也会有传抄失误、信息张冠李戴的情况发生,取舍判断都需要再考证。
四是个人文集,从汉代就开始出现了。某些政府官员退休后,整理自己的文章,结集出版或做纪念,一般都会为自己从政时重要的问题加以澄清,或是为自己宣传,所以奏疏一类文章是不可缺的。这类文章需要注意是否有后来修改的可能。

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同时也寓指“五四”运动,

齿轮和麦穗交错连接在一起,寓指工农联盟